(1)中国改革进入到关键时刻:只需支付较低成本的改革已经近乎消失;能够带来帕累托改进效应(只有人得益没有人受损)的改革已经很难寻觅;在改革进程中产生的既得利益集团已经形成,由改革的积极推进者蜕变成为改革的__挠者。
(2)所谓低成本的改革是指那种只需要较少的牺牲、容易实施以及较少遭遇到抵制的改革,中国已经完成的低成本的改革主要包括:农村的具有非集体化性质的承包制改革;针对国有企业的放松政府管制的改革;价格自由化改革;贸易自由化、特别是进口自由化的改革;向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开放市场(引进外资)。
(3)中国经济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土地国家所有,导致农民不能自主地经营自己的人力资本。企业国家所有(国有企业),导致约束软化、滥用资本,国有资产流失;金融体系的国家控制,使金融体系不能支持经济发展。
(4)改革继续深化的难关
(5)第一,中国的土地已经可以进入市场交易,在土地为国家所有的制度安排下,政府作为土地的唯一供给方可以获得极高的土地溢价,而且这种土地溢价作为一种所有权收益,是不需要政府提供任何服务就可以获得的,所以它对于政府来说具有“租”的性质,不同于需要向民众和社会提供服务才能得到的“税收”,因此政府是不会轻易地将土地的所有权交给农民的,所以农村改革至今仍停留在联产承包制。
(6)第二,国有企业可以为政府带来所有权收益和租金收益,前者是利润,
是委托代理链条上的各种收益。在这样的利益结构下,当国有企业出现经营危机时,政府的主管部门就会指令国家所有的商业银行为其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或者给予某些国有企业以市场特许或垄断经营的权力。这些做法又会进一步恶化国有企业的约束机制,迫使全社会为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支付更多的社会成本。
(7)第三,政府控制社会金融体系的目的在于控制社会的现金流量,政府之所以要控制社会的现金流量,主要是为了对国有企业进行补贴,并弥补政府的支出。更重要的原因是,从金融系统获取现金流要比征税获取社会的现金流更加方便和不受约束。但是,其后果是把整个金融体系及其赖以运作的市场给破坏了。
(8)以上三个问题的症结都在政府。所以,深化改革可以说是已经发展到了必须对政府本身加以改革的时候了。